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6:23    次浏览
皇帝的后宫佳丽成群,春色无边,什么样的女子能有幸成为皇帝的眷属?为什么皇帝选秀,落选者欢天喜地,入选者却哭成了一团呢?历代皇帝拥有多寡不一的后宫群体,少者数人,多者连皇帝自己也说不准,以致有的皇帝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,便为到哪儿过夜发愁,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?家庭生活关系着血缘的延续、人生的幸福美满,再加上古代的中国是“家国合一”的宗法社会,所以,自古人们将其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。而皇帝的后宫不仅是个人的私生活问题,还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,更不可小视,历代皇帝因此付出了很多精力,也留下了不少充满神秘感的话题。(一)与 今天不同,古代中国实行多妻制,只要经济条件允许,帝国的男性臣民大多不甘于一夫一妻。皇帝更是广纳后宫,佳丽成群,以致春色无边,有“三宫六院七十二 妃”之说。皇帝充实后宫,出发点有两个:一是为了皇家子嗣的繁衍,二是为了满足私生活方面的欲望,当然,前一个理由“正大光明”,后一个理由有点儿“不可 告人”,反正大家心知肚明,心照不宣罢了。在此,应该介绍一下皇帝后宫的等级。拿人们熟悉的清朝来 说,后宫中地位最高的是皇后,再往下是皇贵妃、贵妃、妃、嫔、贵人、常在、答应等。其中皇后、皇贵妃编制均为一人,贵妃二人、妃四人、嫔六人,往下就不定 编了。另外,紫禁城中还有成百上千、甚至数千宫女,这些年轻女子属于女仆的行列,跟皇帝不具备夫妻的名分,但其人身权从属于皇帝,有时也“友情客串”一下 妻子的角色。 中国古代历朝后宫人数不一,也很难统计,因为后宫成员如果没有为皇家生儿育女,名分地位又不高的话,史书并不记载。至于跟皇帝有过“一夜情”的宫女到底有多少,恐怕连帝王本人也说不清。一般而言,每位帝王拥有的后妃多者可达成百上千,少者不过几人而已。像清德宗光绪皇帝,后妃合计三人,其中珍妃还被慈禧扔井里淹死了,最后仅剩一后一妃,跟民间的富商大贾相比都显得“寒酸”。可能有人会问,这些后妃是怎样走进皇帝的深宫,成为皇帝的亲人家属的呢?一般说来,途径有四个:第 一类是“娶”来的,这仅限于原配的皇后。在古代,社会上流行早婚,皇帝在登基之前大多已经结婚,俗话说“夫贵妻荣”,早年的原配夫人高升一步,成为母仪天 下的皇后。这种情况最多,而以皇帝身份迎娶皇后的情况十分少见,其前提是皇帝幼年登基。拿清朝来说,由于小皇帝多,所以,先后有顺治、康熙、同治、光绪四位皇帝举办过大婚典礼,届时举国欢庆,堪称是旷世的盛典。 在 中国古代,男女双方都没有婚姻自主权,一律由父母做主,这叫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皇家也是这样。皇子择偶,由父皇指婚;皇帝立后,由太后选择。而皇 帝、太后首先考虑的既不是相貌美丑,也不是脾气秉性,而是国家的利益。比如,清朝皇后中蒙古女孩较多,选择蒙古公主的出发点是为了边疆的稳定,这类婚姻属 于“政治婚姻”的范畴,所以,今天的人们看清朝皇后的画像,往往感觉并不十分漂亮,原因就在于这是政治博弈的结果,是父母包办的产物,而不是当事人凭个人 喜好做出的选择。虽说皇后大多不是皇帝自己的选择,但不管皇帝是否中意,仍要以礼相待,如果没有明显的过失,其地位终生不容撼动。皇帝治国,皇后治家,分工明确,虽说男尊女卑,但皇后也被臣子尊称为陛下,地位之高,堪称举世无双。成为皇后是古代女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。嫔 妃也可能晋升为皇后,这种情况必须具备两个前提:第一,皇后出缺;第二,本人得宠并为皇家立下功勋,比如儿子立为太子,母以子贵,一步登天。但这属于“扶 正”,皇帝下一个册封诏书,举行一个简单仪式就告完成,不存在普天同庆的盛大典礼。当然,即使皇后出缺,皇帝也可能不再立皇后,毕竟皇后地位重要,如果没 有合适的人选,也不敢轻易立后。第二类是“笑纳”的,比如属国进贡、臣子进献的。古代女子地位低,甚至没有人身自由权,结果被当成“东西”送来送去,是今天的人们难以理解的。在明朝, 东方半岛上的属国向明成祖进献了几个女孩子,结果送到北京却赶上明成祖驾崩。如果是海鲜、水果、高丽参这类土特产,即使送给父亲,儿子也可以分享,但女人 不同,碍于伦理,新皇帝当然不敢据为己有,又不能完璧归赵,最后心一横,下令给父皇殉葬。于是,几个如花似玉的异国女子哭得浑身发抖,被套上绞索,勒死后 埋在了长陵。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,这样的事真是令人发指。第三类是“接收”的。在古代,统治者战胜了对手,往往把失败者的妻子、女儿当成战利品,变成自己的嫔妃。比如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,有隋炀帝的女儿,有玄武门政变中被杀死的哥哥李建成、弟弟李元吉的妻子。这些本来是嫂子、弟妹的女人现在变成了自己的嫔妃,在李世民看来,这一方面是历朝的惯例,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他作为胜利者的“成就感”,但今天看来,同样令人发指。第四类是“选拔”的。从汉朝以来,为了保障后宫队伍的不断更新,历代皇帝往往定期选美,这逐渐成了皇帝后宫的最主要来源。一般来说,每年或每隔几年,地方郡县或一定级别的官员要向皇帝进献女子,以备选择。选中者留在宫中做嫔妃、宫女,或指配给皇室成员为妻,落选者就可以回家嫁人了。 选 拔程序一般是这样的:先由太监选,太高、太矮、太胖、太瘦以及四肢比例不协调、走路姿态不美、举止不端庄、发音不清的女孩子被淘汰出局。接下来由老宫女 选,候选者要脱光衣服被“摸索”一番,跟牲口市场的交易类似。经过这两道关口,几千名候选者就剩下几百人了。这几百人留在宫中适应环境,学习礼节,经过几 个月的“培训”,最后由皇帝、皇后亲自挑选。皇帝选美,为什么皇后也来参与意见?别忘了,皇后统摄六宫,是一家之主,这等大事,怎能绕过皇 后。皇后不仅参与,而且发言权有时比皇帝还大,哪位女孩子长得花容月貌,很容易让皇帝着迷,她反而最可能落选,而皇帝往往抹不开面子“据理力争”,真是哑 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经过层层选拔,最后的入选者不过几十人而已。落选者欢天喜地,入选者却哭成了一团。经过千挑万选,最终的胜出者为什么不笑反哭呢?(二)其实,对十几岁的女孩子来说,一旦被选入皇帝的后宫,她首先面临的厄运是骨肉分离。有这样一个西汉文帝时期的真实故事。当时,有一个叫窦广国的贫苦平民,自幼被卖来卖去,后来受雇在山里烧炭为生。二十岁的时候,因大雨引发泥石流,上百名炭工死于非命,窦广国捡了一条命,从此流落首都长安,艰难度日。一天,他听说皇后姓窦,河南观津人,跟自己是同乡,他一下子想到了早年失散的姐姐,于是,抱着一线希望,上书朝廷,请求认亲。窦广国真是胆大包天,试想一个流浪汉居然想跟皇室攀亲,别说皇后不一定是他的姐姐,即使是,人家肯认他这个穷亲戚吗?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,皇后不仅接到了窦广国的认亲请求,而且也失散过弟弟,窦广国提供的一些关于家庭的情节跟皇后的记忆吻合,于是皇后召窦广国前来核实。窦广国战战兢兢地登上皇家的殿堂,匍匐在皇后脚下。很多年过去了,一个是烧炭工,一个是万人仰视的皇后,谁都看不出二人之间有什么共同点,皇后也不敢贸然相认,命窦广国提供更多的情节。于是,窦广国讲述了一个令人泪下的往事。他 说:四岁时父母双亡,跟姐姐相依为命,外出流浪,姐姐被强征进宫的时候,搂着我哭了一场,哭完了,姐姐向旅舍讨了一盆水,给我洗了头,又讨来饭,一口一口 地喂给我吃,饭后,姐姐哭着被官人带走了。窦广国话音刚落,皇后奔下宝座,抱着窦广国放声大哭。在场的官员、宫女都匍匐在地,陪着痛哭。原来,窦皇后被选进宫,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宫女,被吕后赏给了代王刘恒,没想到她给刘恒生了一个女儿、两个儿子,因此备受宠爱,后来刘恒当了皇帝,她就成了皇后,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人生际遇的巅峰。原来,这位窦皇后就是汉文帝的妻子、汉景帝的母亲、汉武帝的奶奶——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窦太后。这个故事以悲剧开头,以喜剧收场,窦广国也一步登天,成了皇亲国戚。但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皇家选秀,给下层人民带来了多大的苦难,多少家庭因此破碎难圆。这些女孩子实际上是被迫参选,被皇家强掳来到了皇宫之中的。窦皇后是个幸运者,但在中国皇帝的时代里,这样的幸运者真是寥若晨星。皇帝的后宫美女如云,有幸得到皇帝的宠爱不知需要多大的造化,而绝大多数的入选者实际上等于被宣判了“终身监禁”。皇帝的后宫人数众多,史书记载晋武帝“掖庭殆将万人,而并宠者甚众,帝莫知所适”。 也就是说,由于人数多,宠爱的对象也不少,以致晋武帝晚上不知到哪里睡觉。其实,晋武帝后宫人数并不是最多的,据说秦始皇后宫嫔妃宫女一万多人,有人为此作诗感叹:阿房周阁百重环,美女充庭尽日闲。频望翠华终杳渺,亦如天子望三山。【趣味测试】这是马云在一次面试中出的题目,当时只有一个人答对了: 据说全球只有1%的人能答对,你看出为什么了吗?如果实在看不出原因的话!关注微信号:aqxw66(←长按复制),回复“五十”,即可知道答案哦!